碧江区:“三个坚持”巩固脱贫成果
几代人的砥砺前行,五十万人的艰辛付出,在2018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碧江区以“零漏评、零错退、群众认可度97.64%”的成绩顺利通过国家第三方评估检查,实现整区摘帽。截止目前,全区34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7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脱贫不松劲,督战不停歇。碧江区始终以脱贫攻坚工作统揽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整合力量、严格督查追责,集聚全区之智、举全区之力,全力以赴巩固提升脱贫成果。
坚持领导带头,干部力量下沉
该区继续实行包乡包村一包到底工作制度,在12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街道)成立脱贫攻坚团,由区委常委及其他县级领导担任脱贫攻坚团团长,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担任副团长,42名县级领导联系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9个非贫困村。在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组建驻村工作组,29个非贫困村组建脱贫攻坚工作组。选派36名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8名科级干部深度贫困村任村党组织书记。继续落实“54321”结对帮扶机制工作,全区84个部门包保94个村(社区),2800余名干部结对帮扶7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周进村入户不少于3天,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升群众满意度。2020以来,对因身患疾病、家庭重大变故、工作变动等18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进行调整。调整优化后,全区36个驻村工作组中,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52名,队伍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全区帮扶干部、乡村干部、驻村干部等,以“五人大走访”的方式,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边缘户、监测户进行全覆盖、立体式大走访,集中对农村安全住房、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进行大排查,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以防止返贫增贫。
坚持包片督查,确保真督实战
为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凝聚合力,紧扣组织系统挂牌督战“七项重点任务”,碧江区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尽锐出战善作善成挂牌督战,由区委常委、组织部担任区级督战队队长,区委组织部其他部务会成员及部机关其他副科级干部担任副队长,下设11个督战分队,分片包保督战对12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街道)和全区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挂牌督战。成立督战工作专班,明确12名同志具体办公,建立挂牌督战21项乡级任务清单、12项村级任务清单,结合每周工作重点,定期下发督战清单,累计下发4期。按照边督边改要求,实行“周周调度、月月督战、时时跟进”,11个督战分队深入督战点,查找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问题短板、漏洞和风险点,并帮助提出整改措施,做到既督又战,全面提升督战工作质量。截止目前,11个督战分队完成3轮督战,实地督战12个乡镇(街道)、34个贫困村、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累计入户走访482户,访谈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61人、“两委一队三个人”214人。同时,全区12个脱贫攻坚督查组定点督查12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乡(镇、街道),按照工作要求,12个督查组深入乡(镇、街道)和村组、群众家中等对驻村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到岗到位、履职尽责情况进行督查,目前累计督查5次。有效督促“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真蹲实住、真抓实干。
坚持严管厚爱,激发干事热情
按照《关于全面推行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村(社区)“两委”干部值坐班的通知》,持续执行值坐班制度,周一至周五,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必须吃住在村、工作在村,周末和节假日,需执行值坐班。全面落实“四个划转”,将“第一书记”和作出干部组织关系、工资、管理、考核划转至所驻村或所驻乡镇管理。坚持正向激励,加大关怀力度,严格落实不低于1万元的驻村工作经费,将“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额提高到100万元,按照55元/人/天的标准据实发放生活补助。2019年,开展2轮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进行免费健康体检,350余名驻村工作组成员、600余名村“两委”干部体检实现全覆盖,32名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被省、市表彰。将驻村工作年度考核优秀比例提高到30%,2019年,76名一线干部被年度考核被评定为“优秀”等次,绩效奖金在所在单位考核等次基础上给予上浮10%的奖励。2020年,累计提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58名,占提拔重用干部总数的81.69%。(龚利军)
责任编辑:陈虹
网友评论